干細胞攻克老年性疾病,讓2.5億中國老人“老而不衰”!發(fā)表時間:2023-02-06 17:12 國家統(tǒng)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我國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約2.5億,占總人口的17.9%。面對日漸緊迫的養(yǎng)老問題,政府工作報告罕見16次提及“養(yǎng)老”,并提出了一系列具體舉措推動我國養(yǎng)老健康事業(yè)發(fā)展。 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減輕老年人的疾病困擾,控制那些伴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劇的疾病,最終讓老人“老而不衰”。 ![]() 目前干細胞被廣泛應用于衰老相關性疾病或慢性病的治療研究中,例如:老年癡呆、帕金森、糖尿病、腦卒中后遺癥等。科學家正在開發(fā)基于干細胞的產品,致力提升衰老機體各組織的功能。主要項目如下: 老年化衰弱癥 2018年治療老化衰弱癥的干細胞項目獲得了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的創(chuàng)新研究資助。該療法由美國生物制藥公司 Longeveron LLC開發(fā)屬于間充質干細胞產品,來源于年輕健康供體的骨髓。 這款療法的II期臨床研究結果已經公布在國際期刊《老年學雜志》(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上。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再生醫(yī)學中心的Keith March表示,“據我所知,這是首個利用間充質干細胞來改善衰弱癥的臨床研究。靜脈注射干細胞就好比輸血,比局部細胞移植要簡單直接,如果通過監(jiān)管部門審批,這種方法更容易推廣和應用?!?/strong> ![]() 神經系統(tǒng)-帕金森病 有數據表明,帕金森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成倍增加,65歲以上患病率達1%-2%,85歲以上為3%-5%。隨著我國老齡化群體的逐漸增多,類似的老年病的發(fā)病率居高不下,也帶給社會及家庭極大的經濟壓力與精神壓力。 目前采用最多的兩種治療仍為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僅適用于早期,而且會引起部分的不良反應;手術治療適用于晚期,但是同樣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近年來發(fā)現,在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可能會成為一種治療帕金森病的新途徑。 一項研究使用自體間充質干細胞(MSCs)治療帕金森病患者,對12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靜脈或靜脈聯合鼻腔注射方式移植間充質干細胞。分別在移植前及移植后1個月及3個月進行運動及非運動癥狀和整體生活質量等評估,結果發(fā)現,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患者運動和非運動癥狀的嚴重程度在統(tǒng)計學上顯著降低。 神經系統(tǒng)-阿爾茨海默癥 阿爾茨海默癥(老年癡呆癥)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病理機制復雜的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也是一種較為常見老年性疾病,直接影響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雖然現在藥物可以在早期延緩疾病發(fā)展的作用,但是卻沒有辦法進一步遏制阿爾茨海默癥的進一步惡化。 人在進入中年后,腦神經細胞逐漸減少,25歲以后減少約0.8%,到了70歲時腦神經只剩下55%。老年人往往由于神經細胞數量減少,腦神經功能減退,表現為記憶力變差、認知力減退、失眠和老年癡呆等。 目前全球醫(yī)學界對這種病仍束手無策,甚至連病因至今都尚無定論,也沒有能治愈阿爾茨海默病的特效藥。 ![]() 干細胞能分化形成新的神經細胞,為大腦提供了全新細胞,可有效地改善腦衰老狀況。老年性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和智力有明顯地提高和恢復且療效持久、穩(wěn)定。這意味著,干細胞療法能有效減緩或阻止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展, 甚至逆轉阿爾茨海默病所造成的損害。 靜脈注射的間充質干細胞被證明成功地遷移到神經損傷區(qū)域,在跨越血腦屏障后沒有引起腫瘤或免疫反應。廣泛的研究表明,它們基于不同的機制發(fā)揮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作用,如神經保護、減少吸入物和tau相關的細胞死亡,以及通過減少促炎細胞因子(TNF-a和IL-1b)和增加抗炎細胞因子(IL-10)。 根據已經發(fā)表的文獻,國內研究團隊對12例確診為阿爾茨海默癥的患者給予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并觀察36周。結果12例阿爾茨海默癥患者顯效10例,有效2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為100.0%。 另一研究也證實,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阿爾茨海默病近期療效明顯,不良反應較少,與干細胞原位治療聯合應用療效更佳。入組10例阿爾茲海默癥患者,接受自體間充質干細胞治療后出現輕微發(fā)熱等反應,但很快緩解,治療后 3 個月時簡易智能測量評分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治療前。 內分泌系統(tǒng)-糖尿病 由于常規(guī)治療無法治愈糖尿病,只能延緩病情,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于是干細胞治療走進現實,經過科學家治療發(fā)現,干細胞能夠徹底治愈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是一種特異性針對胰島B細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發(fā)病機制復雜,患者一旦診斷成立需終身依賴胰島素。然而,干細胞的出現,大大改善了這類醫(yī)學難題。 ![]() 正常成人胰腺中含有一定數量的β細胞,β細胞通過不斷的凋亡與增殖來維持其數量的動態(tài)平衡,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這種平衡完全被打亂,因此,保護殘存細胞及補充足夠數量的β細胞是糖尿病細胞治療的重點,而干細胞可以誘導分化為胰島樣細胞,并在胰島微環(huán)境的誘導下,可直接轉化為胰島β細胞促進內源性β細胞團的再生。 免疫系統(tǒng)-黃斑變性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一種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視力同時不可逆性的疾病,嚴重者甚至會導致眼部失明。我國有500多萬患者,隨著我國經濟、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及人均壽命的增加,其患病率也隨之上升。 近年來關于干細胞的研究發(fā)現,干細胞在黃斑變性的臨床應用中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這也為眼科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 ![]() 目前,已有兩家備案醫(yī)院開展關于黃斑變性的研究,分別為鄭州大學**附屬和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yī)院,采用的細胞類型為人胚胎干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 心血管系統(tǒng)-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也是一類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疾病,其實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常說的急性心梗,是一種臨床上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由于心血管持續(xù)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壞死,通常伴有胸骨后疼痛、胸悶等癥狀,甚至可能并發(fā)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癥狀。 目前,常用的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仍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數經皮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PCI)最為常見,但是有研究表明,直接PCI開通梗死的血管有5-50%的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不同程度的損傷,15%急診的PCI術后無復流。而近年來傳統(tǒng)的藥物治療聯合干細胞進行治療急性心梗也開辟了新的治療思路。 ![]() 《干細胞轉化醫(yī)學》(Stem Cell Translation Medicine)曾對23項臨床研究1148例患者的干細胞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行了評估,包含了509例急性心肌梗死,和639例缺血性心力衰竭。結果發(fā)現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總體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有顯著的改善。因此,干細胞治療急性心梗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整體結果是積極的。 目前,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河北醫(yī)科大學**醫(yī)院、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均已經開展了間充質干細胞在急性心肌梗死當中的臨床研究,并已通過干細胞備案項目。 阿爾茨海默癥、帕金森等這類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疾病,已經成為了當今醫(yī)學的研究熱點。以干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yī)學的發(fā)展,是攻克這些疾病的新希望。正如《干細胞與發(fā)育》雜志上的論文所言,有效治療帕金森的關鍵在于干細胞,讓更多的老年人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